——广州市创意经济促进会综合服务平台
当夏天遇上暑假,青少年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随之而来的是溺水事故高发季和沉迷网络现象频发期。青少年的安全与健康,日益成为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为提升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帮助青少年掌握守护生命健康方法,在广州市社科联指导下,自今年四月份起,广州市创意经济促进会有序组织“立安全意识 走平安之路”青少年安全教育系列社科普及活动。7月28日至30日,活动特邀国家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四级救援员江伟坤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杰雄,深入南沙区南沙街三个社区,开展“青少年如何防溺水”、“如何避免网络毒害”和“远离性侵与自我防护”主题教育。
“遇到溺水的人,怎么办?”“雷雨台风天,应该注意什么?”面对南沙海湾社区居民提出的问题,江伟坤老师“理论+实操”、深入浅出地传授了应对妙招。
江老师现场和志愿者“还原”溺水场景,演示自救和急救的方法。如自己溺水,必须保持冷静,借助漂浮物、利用衣物徒手漂浮,再伺机呼喊寻求救援。如遇他人溺水,应遵循水上救援“三大优先原则”,即岸上救生优于水上救生、器材救生优于徒手救生、团队救生优于个人救生,和“四大顺序”——伸、抛、划、游。
在溺水救援和日常生活中,心肺复苏是常见但十分重要的急救技巧。江老师通过人体模型为大家演示心脏复苏法的标准姿势,讲解按压要点,并手把手教导孩子们进行心脏复苏急救实操,帮助他们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巧。
针对雷雨台风安全预防,江老师叮嘱孩子们“四个不”:雷雨天不能在大树和高压线下避雨,不要在室外使用手机,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当雨势太猛导致地面水位上涨时,不要待在室外,尽快到室内的高处避雨,关闭门窗。
现代生活,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和互联网成为家庭日常必备,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和复杂繁多的网络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暑假期间,青少年可支配自由时间多、自控能力弱、家长监管不到位等,使得他们很容易沉迷网络,受到网络亚文化的不良影响。
江老师告诫孩子们,沉迷网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给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造成严重损害:视力下降、影响身体发育甚至导致脊柱颈椎变形、睡眠不足导致精神萎靡不振;有离线恐慌,在没有手机网络的地方会产生极度焦虑的情绪;脱离现实,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下降,感情淡漠,容易引发家庭矛盾;网络不良信息更会导致青少年认知的缺失,形成不良的人格和行为习惯。
那青少年如何预防沉迷网络、远离“亚文化”呢?江老师给大家支招:第一,要正确认识网络。清楚认知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应该在成人的指导下,善于利用网络,适度使用网络,“取长补短”,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摒弃不良的信息。第二,不浏览不良信息,不玩有害身心健康的游戏。网络启用“青少年模式”,过滤不良信息。同时,不要为了所谓的“好奇心”打开不良网站、弹窗,看到垃圾广告、推送,要立刻关掉。第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升信息甄别能力。不随波逐流、轻易相信网络信息,要懂得辨别信息真伪,不能确定的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听取家长意见。第四,文明上网。在网络中,应该保持诚实友好的交流、不侮辱、谩骂和欺诈他人。第五,正确区分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第六,提高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严格控制上网时间。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性侵
“很多人以为性侵就是强奸,这样的观念比较片面,性侵行为除了强奸之外,还有涉及个人隐私部位的行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杰雄进一步说明,“而背心和内裤覆盖的地方都是隐私部位”。刘老师通过举例让孩子们明确了解哪些行为属于性侵害,详细讲述了防性侵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们树立对隐私部位“不看不摸”的“两不”态度,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基本的防范性侵害的方法。
“路上要结伴而行,不要独自到四周没人的地方去;出门前,一定要告诉父母返回时间、和谁一起、联系方式;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不给任何人触碰;遇到性骚扰、性侵要及时告诉大人,不要因为坏人的威胁而帮坏人保守秘密,立刻报警……”
微信扫一扫关
市社科联来我会调研社科社团发......
2024-03-15
创意加速·企业数字化峰会暨广......
2023-02-28
十项发展成绩丨盘织广州市创意......
2024-02-04
创意资讯 | 基于核心城市带......
2024-09-27